-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胆内管结石是指在肝脏内的胆管或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物质,主要由胆固醇、胆红素、钙盐等成分组成。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胆汁成分异常、胆道感染、遗传因素等。
对于较大的肝胆内管结石,碎石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碎石的目的是将结石破碎成较小的颗粒,以便更容易排出体外。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肝胆内管结石碎石方法: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碎石方法,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患者在碎石过程中通常不需要麻醉,碎石后结石碎片会随胆汁排出体外。
2.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术(PTCS):这是一种微创的碎石方法,通过皮肤穿刺进入胆管,使用胆道镜将结石击碎并取出。
3.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碎石术:ERCP是一种通过口腔插入内镜进入胆管和胰管的检查方法。在ERCP过程中,可以使用特殊的器械将结石击碎。
碎石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遵循医生的建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和术后护理计划,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2.饮食调整:患者可能需要调整饮食,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3.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超声或其他检查,以监测结石的排出情况和胆管的通畅情况。
4.注意症状变化:如果出现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碎石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肝胆内管结石患者。对于一些较小的结石或无症状的结石,可能不需要立即进行碎石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建议。此外,碎石治疗后结石仍有可能复发,因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和注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