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成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胃切除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术后会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之一就是瘘。
术后瘘是指手术后在切除部位或重建部位形成的异常连接通道,通常是由于手术创口未愈合或组织坏死引起的。瘘的位置和大小会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胃切除手术后,由于胃部分切除或重新连接,容易出现胃肠瘘。
瘘会导致胃肠内容物泄漏,引起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腹腔感染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因此,术后的瘘需要及时发现并加以治疗。
治疗术后瘘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用抗生素和胃肠道止血药来控制感染和止血,但对大多数瘘来说效果不佳。介入治疗是通过内窥镜或经皮途径,将特殊的填塞物或粘合剂注入瘘的通道内,以阻塞通道,达到修复的目的。手术治疗则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要重新开展手术,修复瘘的通道,保证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除了治疗,预防瘘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手术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和术后护理措施。术后,患者应该遵医嘱进行规范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
总之,术后瘘是胃癌胃切除手术的一种并发症,需要及时治疗和预防。患者在手术前后应该密切关注身体健康状况,遵医嘱进行治疗和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