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尤长宣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肿瘤科门诊
结肠癌,又称大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结肠黏膜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结肠癌通常发生在结肠的内膜或黏膜上,随着病情的恶化,肿瘤可以扩散到结肠的其他层次,并且可能蔓延到邻近的淋巴结和器官,最终导致远处的转移。
结肠癌通常是由于结肠黏膜内皮细胞的突变所导致的。这些突变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一些与结肠癌发病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包括高脂肪饮食、饮食中缺乏纤维、肥胖、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等。
结肠癌的症状往往包括肠道症状如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疲劳、贫血、体重减轻等。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排便时出血、便血等症状。但是,由于这些症状也可能是由于其他肠道疾病引起的,因此不能仅凭症状来确定是否患有结肠癌。诊断结肠癌通常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组织活检、CT扫描等多种检查手段来进行确认。
治疗结肠癌通常需要根据肿瘤的分期、位置、大小等因素来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手术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式,通过切除肿瘤组织以及可能转移的淋巴结来达到治疗目的。此外,放疗和化疗也常常与手术联合使用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结肠癌是一种来源于结肠黏膜内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因此,对于患有结肠癌的患者来说,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