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医疗保健中心
血液粘稠是指血液的流动性减弱,通常是因为红细胞增多或者血液中其他成分过多所导致的。血液粘稠度的增加可能会对身体产生影响,使得人们容易患血液循环障碍、血脂升高、血流阻力增加、血管堵塞、血浆黏度增加等。当血液变得粘稠时,身体会出现如下五种变化:
1.血液循环障碍:血液变得粘稠后,会导致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受阻,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这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长期如此还会使血管壁产生损伤,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2.血脂升高:血液粘稠会导致血液中脂质成分增加,容易出现高血脂症。这可能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高血脂还容易引起其他各种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3.血流阻力增加:血液粘稠会导致血管内的血流阻力增加,使心脏需要更大的力气来推动血液循环。这会增加心脏负荷,加速心脏衰竭和高血压的发生。
4.血管堵塞:血液变得粘稠还容易导致血管堵塞,尤其是微血管,影响局部的血液供给。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局部缺血、缺氧,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疾病。
5.血浆黏度增加: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而血液粘稠会导致血浆黏度增加,降低了血液的流动性,也容易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血液粘稠的人来说,要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定期监测血脂和血液粘稠度,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治疗,以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