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医疗保健中心
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主要用于给药或接种疫苗。以下是皮下注射的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药物、注射器、酒精棉球、无菌手套等物品。然后,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
2.选择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通常选择在上臂外侧的三角肌下缘,因为这个部位的皮肤较厚,血管较少,注射后吸收较好。
3.消毒:使用酒精棉球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从中心向外螺旋状擦拭,确保消毒范围足够大。
4.准备注射器: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然后将药物吸入注射器中。
5.穿刺:将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向下压,使针头穿过皮肤和脂肪层,进入肌肉层。
6.推药:确认针头已进入肌肉层后,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药物注入肌肉中。
7.拔针:注射完成后,快速拔出针头,然后用酒精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防止出血。
8.处理废弃物:将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等废弃物放入专用的废弃物容器中。
9.观察反应:注射后,需要观察患者是否有不适反应,如疼痛、红肿、发热等。
10.记录:最后,需要记录注射的时间、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
以上就是皮下注射的操作流程。需要注意的是,皮下注射虽然操作简单,但也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感染。同时,对于不同的药物和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注射的部位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