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体内凝血系统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通常见于凝血因子缺乏、服用抗凝药物、肝功能受损、维生素K缺乏、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等。
1.凝血因子缺乏:血浆中凝血酶原依赖的凝血因子缺乏或发生异常会导致PT延长,这些凝血因子包括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凝血因子VII,以及凝血因子Ⅱ。
2.服用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和肝素,可以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从而降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而肝素通过增强抗凝酶活性来阻止凝血过程。
3.肝功能受损: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主要器官,当肝功能受损时,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清除会受到影响,导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4.维生素K缺乏:维生素K是凝血过程所需的辅酶,促进凝血因子的合成。维生素K缺乏或受阻会导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5.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某些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病例会导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例如,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A和B,分别由凝血因子Ⅷ和Ⅸ的缺乏引起。
如果出现上述现象,需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
-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主要和凝血功能有关,也就是说在相同出血的情况下,与正常的人相比,出血了以后,血液自然凝固的时间会延长。那么在孕期如果发生产后出血的情况,出血就会更多,所以这种情况要及时的纠正,有的时... 详细»
-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什么意思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是指在进行PT检查时,血浆中的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超过正常范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意义是指存在某种异常情况,导致凝血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以帮助医生... 详细»
-
-
凝血酶原时间偏低
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1.使用抗凝药物:一些抗凝药物,可以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因此,如果一个人服用抗凝药物时,凝血酶原时间会偏低。2.凝血因子缺乏:一些疾病或病状会导致... 详细»
-
-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
凝血酶原时间是用来检测血液凝血功能的一种常见检验指标,它通常用于评估患者的出血和凝血状态。凝血酶原时间偏高意味着血液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可能存在出血风险。血液凝血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它包括多个凝血因子... 详细»
-
-
凝血酶原时间结果29.3
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参考范围可能因实验室和试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凝血酶原时间的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下降,而凝血酶原时间的缩短则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对于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