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血管外溶血和血管内溶血是两种溶血现象,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生的位置和引起的原因。
首先,血管外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外发生破裂,导致溶血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比如外力的撞击或挤压引起。另外,一些外界因素如毒物或药物也可以引发血管外溶血,如化学物质、过敏反应或病毒感染等。血管外溶血通常发生在肝脾等组织中,因为这些组织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它们可以吞噬和消化不正常的红细胞。
其次,血管内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内破裂导致的溶血现象。这可能由于红细胞内部的因素引起,如红细胞膜上的缺陷,或者由于某种疾病造成的红细胞缺陷,比如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血管内溶血通常发生在循环系统中,因此对全身血液循环产生更加严重的影响。
此外,血管外溶血和血管内溶血在临床表现上也存在一些区别。血管外溶血通常表现为黄疸,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等症状。黄疸是由于红细胞破裂时释放的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和眼白发黄。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减少,造成氧供应不足,会导致乏力和气短等症状。血红蛋白尿则是由于红细胞破裂后释放的血红蛋白无法完全被肾脏重新吸收而排出尿液中。
血管内溶血的症状可能更加严重和全身性,因为红细胞破裂发生在血管内,红细胞释放的血红蛋白会进入全身循环,对多个器官产生影响。除了黄疸和贫血外,血管内溶血还可能引起肾脏损伤、肝脏损伤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等。
总之,血管外溶血和血管内溶血的区别在于发生的位置和引起的原因。血管外溶血主要发生在肝脾等组织中,由机械性损伤或外界因素引起;而血管内溶血则发生在循环系统中,由红细胞内部因素引起。此外,两者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血管外溶血表现为黄疸、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等,而血管内溶血的症状可能更加严重和全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