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细胞内成分的过程。在溶血过程中,红细胞内的许多生化物质会进入血浆,从而影响血浆中的生化指标。以下是一些可能受到影响的生化项目:
1.血红蛋白: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升高,因为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会被输送到肝脏进行处理和代谢。因此,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溶血的一个指标。
2.血清胆红素: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因为红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的血清胆红素会被输送到肝脏进行处理和代谢。此外,溶血还可能导致黄疸的出现,因为过多的血清胆红素会在皮肤和眼白中沉积。
3.乳酸脱氢酶: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因为乳酸脱氢酶是一种存在于红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当红细胞破裂时,乳酸脱氢酶会释放到血浆中。因此,测量血液中的乳酸脱氢酶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溶血的一个指标。
4.肌酸激酶:溶血也可能导致血液中的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因为肌酸激酶也是一种存在于红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当红细胞破裂时,肌酸激酶会释放到血浆中。此外,溶血还可能导致肌肉损伤和疼痛等症状。
5.铁蛋白:溶血会导致血液中的铁蛋白水平升高,因为铁蛋白是一种储存铁元素的蛋白质,当红细胞破裂时,其中的铁元素会被释放出来并被输送到肝脏进行处理和代谢。因此,测量血液中的铁蛋白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溶血的一个指标。
当化验结果出来之后,应拿给医生进行检查,医生会判断其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
孕期溶血检查
孕期的溶血检查一般是在怀孕24周到28周之间进行,并且新生儿的溶血检查并不是所有的孕妇都需要做,主要是针对孕妇是什么血型,如果孕妇是RH阴性血,或者是O型血,丈夫不是RH阴性血,或者不是O型血的话,就... 详细»
-
-
溶血的治疗
溶血是指红细胞在体外或体内遭到破坏,导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造成溶血反应的一种现象。对于溶血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溶血的原因。如果是由于免疫性因素引起的溶血,通常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如使用... 详细»
-
-
血管外溶血和血管内溶血的区别
血管外溶血和血管内溶血是两种溶血现象,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生的位置和引起的原因。首先,血管外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外发生破裂,导致溶血现象。这可能是由于红细胞受到机械性损伤,比如外力的撞击或挤压引起。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