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凝血酶原时间103秒属于偏高,是不正常的。
凝血酶原时间作为凝血四项中的关键指标之一,其正常范围通常界定在11至13秒之间,用于评估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至103秒时,这一数值已明显超出正常范围,表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的潜在风险。
此异常结果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但不限于某些药物的干扰、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维生素K的缺乏、肝脏疾病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削弱血液的凝固能力,增加出血的风险。
面对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的情况,建议进一步进行全面的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因子活性的测定、肝功能的评估等,以明确具体原因。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涉及补充凝血因子、调整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措施。
综上所述,凝血酶原时间103秒属于异常偏高范畴,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凝血功能的稳定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