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溶血性黄疸是由于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溶血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潴留,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出现的黄疸。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病因治疗:积极治疗溶血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2.药物治疗:使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生成,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同时,可使用肝酶诱导剂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3.光疗:通过蓝光照射,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光疗是治疗溶血性黄疸的常用方法之一。
4.换血疗法:对于严重的溶血性黄疸,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以置换出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血液,降低胆红素水平。
5.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纠正贫血、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意休息和饮食,避免劳累和感染等因素,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溶血性黄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一旦发现溶血性黄疸,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