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肛肠外科

直肠脱垂是怎么引起的

来源:医联媒体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段向下移位突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解剖因素:小儿骶骨弯曲度较浅,直肠呈垂直状,且周围组织较为松弛,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容易向下移位。此外,老年人或多次分娩的女性,盆底肌肉和直肠支持组织松弛,也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腹内压增加:如长期便秘、腹泻、排尿困难、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等,可导致腹内压持续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其他疾病:内痔、直肠息肉等肛肠疾病,可牵拉直肠黏膜,引起直肠脱垂。此外,营养不良、神经系统疾病等也可能与直肠脱垂的发生有关。

直肠脱垂的主要症状为直肠黏膜自肛门脱出,可伴有肛门失禁、黏液分泌、出血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感染、溃疡、坏死等并发症。

对于直肠脱垂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方法。轻度脱垂可采用保守治疗,如改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内压增加等,同时可进行肛门括约肌收缩训练。重度脱垂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预防直肠脱垂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时间蹲厕、避免过度用力排便、积极治疗肛肠疾病等。此外,加强盆底肌肉锻炼,如提肛运动,也有助于预防直肠脱垂的发生。

总之,直肠脱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如果出现直肠脱垂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通过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加强盆底肌肉锻炼,可以预防直肠脱垂的发生。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