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干部保健科
胆固醇是一种脂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成激素、胆汁酸和维生素D等物质的原料。但血液中胆固醇过高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以下是具体的原因。
首先,胆固醇可以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进入血管壁,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这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次,胆固醇可以被氧化成氧化型胆固醇,它具有更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可以激活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促进斑块的形成和不稳定。
最后,胆固醇可以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被称为“坏”胆固醇,因为它容易被氧化和被巨噬细胞吞噬,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一般来说,总胆固醇应该低于5.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低于3.4mmol/L,如果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应该控制得更低。
总之,日常生活需要特别注意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以降低冠心病的风险。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都是控制胆固醇的有效方法,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定期监测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