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房性心律是什么

来源:医联媒体

房性心律是一种心律失常,是由心房组织自主搏动或异位起搏点所产生的心律,引起心脏的节律失常。在房性心律中,心房的搏动速率通常会比正常的窦性心律更快,而且心房和心室的收缩节奏不协调,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身体各部位。

房性心律失常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房颤、房扑、房性心动过速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房颤,它是一种不规则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患者会感到心悸、乏力、气短等症状。

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心脏结构异常、心肌梗死、高血压、甲亢等疾病有关,也可能是由于过度饮酒、情绪激动、压力过大等外部因素引起。另外,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也会影响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发展。

房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患有房性心律失常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中风、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因此,一旦患有房性心律失常,应尽早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消融手术等。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频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心脏起搏器植入和心脏消融手术则可以通过调节心脏的节律,恢复正常的心脏搏动模式。

总之,房性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大部分患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减少心脏及全身并发症的发展。因此,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规范的治疗和管理。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