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中枢性面瘫是由于颅脑损伤导致的面部神经肌肉麻痹,其症状包括面部肌肉麻痹、口角歪斜、口水流出等。在鉴别诊断中,需要与周围性面瘫进行区分。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本身受损引起的,并非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其常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耳部疾病、颅内压增高等。鉴别诊断中,需要重点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
首先,通过询问病史和症状可以初步进行鉴别。中枢性面瘫常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而周围性面瘫则通常是急性单侧发生,伴有耳后疼痛等症状。
其次,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中枢性面瘫的病人常见面部对称性麻痹,口眼歪斜较为明显,而周围性面瘫则表现为单侧面部麻痹,口角下垂,眼睑不能闭合等明显症状。
最后,相关检查是进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中枢性面瘫可以通过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观察是否存在颅脑损伤。而周围性面瘫则可以通过面神经电生理检查,观察面神经传导是否受损。
综上所述,鉴别诊断中枢性面瘫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面部神经肌肉麻痹。对于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诊断,及时明确病因对于后续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如果患者出现面部麻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应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