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外科 > 肝胆胰外科

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是怎么回事

来源:医联媒体

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主要是由于结石阻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无法正常排泄,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

胆总管是连接肝脏和胆囊的管道,负责将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胆囊储存和浓缩。当胆总管内出现结石时,结石可能会阻塞胆管,使胆汁无法顺利流入肠道。

胆汁中的胆红素是一种黄色的色素,正常情况下会随着胆汁排泄到肠道,然后被排出体外。但当胆管阻塞时,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就会反流进入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起黄疸。

黄疸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还可能伴有尿液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此外,胆总管结石还可能引起腹痛、发热、寒战等症状。

如果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以明确诊断。

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总之,胆总管结石出现黄疸是由于结石阻塞胆总管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的。如果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对于预防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