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燕郴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溶血性黄疸是一种由于红细胞溶解过快导致胆红素代谢增加而引起的黄疸症状。溶血性黄疸可由遗传性疾病、感染、药物反应、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这个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黄疸、贫血和脾大。
黄疸是溶血性黄疸症状的主要表现之一,患者的皮肤和眼白呈现黄色。由于红细胞大量溶解,释放出的胆红素增加,导致皮肤和黏膜发黄。黄疸的程度可因溶血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贫血,由于红细胞溶解后导致体内氧合能力降低,患者常出现疲乏、乏力、头晕等症状。贫血的严重程度与红细胞溶解的速度和数量有关。
还有一个常见的症状是脾大。由于溶解的红细胞的残留物通过脾脏去除,脾脏处于过度工作状态长时间后会逐渐增大。脾大可能导致左上腹部隐痛和不适感。
除了上述主要症状外,溶血性黄疸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胆红素沉着可能导致胆石形成,出现胆绞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大便颜色变浅、尿液颜色变深等症状。
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症状可以因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确诊和治疗。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溶血性黄疸的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