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多由胆囊内的胆固醇结晶或胆固醇沉积引起。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胆囊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在西方国家。胆囊炎可能导致剧烈的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并发症,如胆石症和胆囊穿孔。
胆囊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饮食习惯、肥胖、高血脂、胰腺炎、遗传因素等。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消化不良、肥胖等原因都会导致胆固醇在胆囊内沉积,形成结石,从而引起胆囊炎。此外,胰腺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遗传因素等都会增加患胆囊炎的风险。
一旦出现胆囊炎的症状,应尽快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查、超声波等手段来确诊胆囊炎。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生素和止痛药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则是通过胆囊切除术来解决问题。
在预防胆囊炎方面,饮食习惯的调整至关重要。建议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和高盐分的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水果和蔬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当的体重,适当运动,减少酗酒,能有效降低患胆囊炎的风险。
总之,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预防胆囊炎的关键是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降低患病风险。一旦出现疼痛或其它症状,应及时就医,得到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