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胆管结石是一种胆道疾病,指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阻碍了胆汁的正常流动。当胆管结石发生梗阻时,可能会导致转氨酶升高。
胆管结石梗阻导致转氨酶升高的机制主要是由于胆汁淤积和胆汁引流不畅所致。当胆管受到堵塞时,胆汁无法正常排泄,就会导致胆汁内的一些成分进入到血液中,使得血液中的转氨酶水平升高。
转氨酶是一类存在于肝脏细胞和胆道细胞中的酶。当肝脏或胆道受到损伤时,这些酶会释放入血液中,因此转氨酶的升高可以作为肝胆系统疾病的一个指标。
一般来说,胆管结石梗阻导致的转氨酶升高会伴随着一些症状,比如腹部疼痛、黄疽、发热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时应该及时就医,进行相关的检查和治疗。
对于胆管结石梗阻导致的转氨酶升高,首先需要解决胆管的梗阻问题。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定结石的位置和大小,然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比如药物溶石、内镜取石或者手术治疗等。
除了解决胆管梗阻问题,还需要处理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在治疗胆管结石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肝功能支持治疗,比如补充一些营养支持和保护肝功能的药物,以帮助肝脏恢复,降低转氨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