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腹水是一种肝脏疾病的并发症,也被称为腹腔积液。是指在腹腔内积聚了过多的液体,通常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导致的。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具有多种功能,包括合成蛋白质、代谢物质、解毒等。当肝脏受到疾病的影响,如肝硬化、肝癌、病毒性肝炎等,其功能会逐渐下降。
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内有少量的液体,起到润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然而,当肝脏功能受损时,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导致肝腹水的形成:
1.门静脉高压:肝脏内的血管系统受到损伤,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这会使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腹腔中。
2.低蛋白血症: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这会降低血液的渗透压,使液体更容易渗出到腹腔中。
3.肾脏功能障碍:肝脏疾病可能影响肾脏的功能,导致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腹水的形成。
4.淋巴液回流受阻:肝脏周围的淋巴液循环受到阻碍,也可能导致液体在腹腔内积聚。
需要注意的是,肝腹水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该了解肝腹水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管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