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胆结石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是由于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结晶或胆色素沉淀形成的。这些固体颗粒可以在胆囊或胆总管中堆积,导致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胆结石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高胆固醇饮食、肥胖、缺乏运动、怀孕、女性、年龄等因素都可能增加患上胆结石病的风险。
胆结石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可能伴随着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感。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尿色变暗等症状。此外,胆结石也可能导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胆总管炎等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胆结石病的诊断通常通过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来确认,包括超声波检查、CT扫描、胆囊造影等。一旦确诊,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药物治疗、胆囊切除术等。
预防胆结石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控制饮食、保持适当体重、定期运动等。此外,维护胆囊健康,避免长期饥饿、暴饮暴食等也是预防胆结石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