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通常由胆囊内的胆固醇结晶或胆囊内的细菌感染引起。当胆囊发炎时,会引起胆固醇结晶或细菌在胆囊内大量增殖,导致胆囊内压力升高,引起肝功能异常,导致肝损伤和黄疸。
肝损伤是指肝脏受到损害,导致其功能减弱。在胆囊炎患者中,由于胆囊发炎引起的压力升高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导致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会导致黄疸的出现,即皮肤和眼睛变黄。黄疸是因为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增加,使皮肤和黏膜呈现黄色。
除了黄疸,肝损伤还会表现出其他症状,如食欲减退、乏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如果肝功能异常严重,还会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症状,包括腹水、肝昏迷等,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渗出性胆囊炎肝损伤黄疸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治疗。药物疗法一般是使用抗生素来控制胆囊内的细菌感染,并使用胆囊收缩剂来帮助排出胆固醇结晶。而手术治疗则是选择胆囊切除术,一旦胆囊被切除,胆固醇结晶和细菌就无法再导致胆囊炎,也就不会再影响肝脏功能。
总之,渗出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肝损伤和黄疸等严重后果。因此,发现有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希望大家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胆囊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