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晖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药物引起的肝脏功能障碍或损害,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肝细胞性黄疸。药物性肝损伤引起的肝细胞性黄疸可能是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胆汁分泌障碍或肝脏血流受阻等原因引起的。
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一些药物本身具有肝毒性,长期或过量使用这些药物会对肝脏产生损害。此外,药物也可能通过代谢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导致肝细胞损伤。另外,药物还可能影响肝脏的血液循环,导致肝脏受到缺氧或低营养状态,从而损伤肝细胞。
对于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临床上应该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在诊断方面,应该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临床上一般通过检查肝功能、血清胆红素、肝肾超声、肝穿刺活检等手段来确定诊断。
一旦确诊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可能引起损伤的药物,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抗氧化治疗、解毒及寻求其他替代治疗方法等。
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患者和医生应该高度重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避免滥用药物、忽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注意监测肝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肝损伤。同时,对于已经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的患者,也应该积极地进行有效的治疗,并在治疗完成后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肝功能的逐渐恢复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