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兰娜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内科
溶血性黄疸是指由于红细胞在血液中过早破裂,导致胆红素释放过快,从而引起黄疸的一种病症。溶血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在出生后2-4天内发生,特别是早产儿更容易发生。其主要症状就是皮肤和眼睛变黄,尤其是在眼角和面部易发生。
溶血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新生儿血型不合所致,即母亲和婴儿的血型不一致,母亲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攻击婴儿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另一种原因是隐性遗传疾病,即新生儿的红细胞本身存在异常,比如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等。
溶血性黄疸对新生儿的影响非常大,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脑损伤甚至死亡。因此,一旦发现婴儿出现黄疸,家长应立即就医。
治疗溶血性黄疸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光疗,即让患儿裸体暴露在特定波长的蓝色光下,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从而促使其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另一种是输血,对于严重的溶血性贫血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输血以补充红细胞。
预防溶血性黄疸的最好方式是进行孕期筛查,特别是进行Rh血型鉴定和抗体水平检测,以确保母婴的血型匹配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新生儿出生后要及时进行血型鉴定和溶血病原体筛查,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
总之,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但只要家长和医生密切合作,及时发现和治疗,通常可以预防并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