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祥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口腔科
口腔内出现水疱或泡状损害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损,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口腔内疱状损害及处理方法:
1.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表现为成簇的小水疱,可融合,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浅溃疡。可伴有发热、头痛、疲乏等全身症状。治疗上可局部应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口腔局部用药可缓解疼痛,促进愈合。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口服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
2.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散在的小水疱或小溃疡,可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一般对症治疗即可,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继发细菌感染,可局部应用口腔黏膜保护剂或止痛药物。
3.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松弛性水疱或大疱,可融合,疱壁薄而易于破裂,尼氏征阳性。可伴有皮肤损害,如多形性红斑、水疱、大疱等。治疗上主要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如醋酸泼尼松、环磷酰胺等。
总之,口腔内出现疱状损害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