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通常会导致脑部功能异常,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情况。基底动脉是人体重要的血管之一,它起源于颈动脉,在颅内分布广泛,主要供应了大脑半球的大部分区域,承担着重要的脑血液供应功能。当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时,就会导致大脑功能异常,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意识模糊、言语困难、肢体无力、步态不稳等。这些症状往往是突然发生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炎等。
对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以明确患者的脑部情况。同时,还需要进行脑血管彩超或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判断血管的通畅情况。一旦确诊,及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式。药物治疗包括抗凝血、抗血小板药物等,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保持血管的通畅。介入治疗主要是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清除血管内的血栓,并修复血管的通畅,以恢复脑部血液供应。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以减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风险。
总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