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科
发作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障碍,主要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出现失调症状,如眩晕、不稳定的步态和不协调的运动。这种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通常是自发性的,也可能是继发性的,即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
发作性共济失调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两种是发作性共济失调一型和发作性共济失调二型。这两种类型的发作性共济失调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发作性共济失调一型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时出现,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或情绪波动时会出现发作性眩晕、双眼震颤、共济失调和闭眼现象。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发作性共济失调一型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影响钾离子通道的功能。
发作性共济失调二型与EA1相似,但症状更为严重,且患者通常在成年后开始出现症状。除了眩晕和步态不稳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共济失调、震颤和言语障碍等症状。发作性共济失调二型通常由基因突变引起,主要影响钙通道的功能。
目前,发作性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管理,如针对眩晕和共济失调的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对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发作性共济失调,科学家正在研究基因疗法等新型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发作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神经系统障碍,主要特征是在特定情况下出现失调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