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一院心内科成功为一名64岁重症瓣膜患者施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入院前严重心衰,命悬一线。经多学科专家会诊,TAVR团队李怡副主任和庄晓东副主任医师提前制定多种手术预案,克服重重困难,挽救患者生命。
求医无门:64岁重症瓣膜患者体弱多病 无法耐受开胸换瓣手术的巨大创伤
广西患者潘伯,今年64岁,近2年反复出现胸闷、气促,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多次住院治疗。此次发作,潘伯的症状愈发严重,因严重的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平卧,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当时,心脏超声检查提示,患者的心脏射血分数只有22%,瓣膜面积小于0.5cm2,主动脉瓣跨瓣压差高达70mmHg,反应心脏衰竭的指标pro-BNP高达1万多,情况非常危险。
主动脉瓣狭窄狭窄的患者,因为狭窄的瓣膜口对血流产生阻塞,心脏无法将血液正常射出,所以会出现全身器官及心脏本身缺血的症状,随时有猝死风险。
对于这种重症瓣膜的病人,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没有明显疗效,传统的治疗方案是进行心脏外科开胸手术。然而,潘伯年老体弱,病情较重,无法耐受急诊开胸换瓣手术的巨大创伤,而内科治疗又无法缓解其症状,所以潘伯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案,陷入困境。
重获新生:中山一院多学科专家会诊 成功施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辗转多家医院,潘伯家属打听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正在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I)手术,手术无需开胸,通过股动脉的穿刺口即可将人工瓣膜送到心脏进行置换,创伤极小且术后恢复快,特别适合外科手术高危的老年患者。
经过紧急联系与转运,潘伯于9月6日住进中山一院心内一科。抵院时,潘伯病情危重,心力衰竭症状在药物治疗和床旁持续超滤治疗下毫无起色,大部分时间只能半坐在病床上喘着大气,生命体征不稳定,肝肾功能指标恶化,危在旦夕。
中山一院心内一科主任廖新学及心内二科主任杜志民积极沟通协调,多次组织心内科、心外科、CCU、人工肾、心脏超声科、麻醉科等进行跨学科会诊和评估,认为潘伯目前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属于难治性心力衰竭,预后很差,但外科手术高危,没有外科换瓣机会,即使做TAVI手术麻醉风险依然很高,很可能无法顺利上台进行手术。
然而,潘伯家属表现出对中山一院心血管团队极大的信任,毅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风险,希望能尽快手术治疗。“之前打听到心血管内科从2017年就开展了微创TAVI手术,医生有丰富临床经验,技术水平高超,成功完成多例高危、复杂的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所以我们很相信专家团队。”
(从左至右:董吁钢教授、廖新学教授、李怡副主任、庄晓东副主任医师)
9月9日,在麻醉科和心外科的支持下,中山一院TAVR团队,CCU副主任李怡和庄晓东副主任医师在保证安全性前提下,提前制定多种手术预案,克服了潘伯先天性二叶瓣解剖异常、缺乏CT影像精确评估定位、高麻醉风险、肝肾功能不全等多重困难,成功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术后,老人家症状明显改善,心脏跨瓣压差迅速下降到10mmHg以下,各方面指标明显改善,经过CCU、心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护理,潘伯顺利下床,重获新生,于9月21日出院。出院前,潘伯及家人向中山一院心内科医护人员送来锦旗,表达感谢之情,他说:“感谢医生们把我的爸爸从危难中拯救出来。”
(通讯员:彭福祥、潘曼琪)
-
-
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能活多久
主动脉瓣狭窄,在临床上常见的是先天性疾病、风湿性疾病以及老年动脉硬化性疾病所导致的;如果通过手术成功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存活20年以上;如果是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此症状,则患者可能同时合并有其... 详细»
-
-
主动脉瓣狭窄杂音特点
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主要是凭借查体以及辅助检查等。主动脉瓣是存在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通道,可以防止血液的倒流,左心室的血液流入到主动脉后,主动脉瓣就正常关闭。出现主动脉瓣狭窄,就要通过心脏彩超来... 详细»
-
-
主动脉瓣置换能活多久
主动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在形态上类似于肺动脉瓣,可以抑制射入主动脉的血流回流入左心室。通常情况下,主动脉瓣主要由三个半月瓣构成,瓣叶往往以弧线形越过心室和动脉的连接处,每个半叶后面的主动脉壁会向... 详细»
-
-
主动脉瓣狭窄杂音怎么回事
主动脉狭窄引起的杂音的现象,是一种继发性改变的情况,患者可以考虑不进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现象得到积极治疗,主动脉瓣杂音的现象可以自行消失,主动脉瓣狭窄需要根据狭窄程度进行手术治疗。 详细»
-
-
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
主动脉狭窄伴关闭不全,可能会引起胸疼,胸闷,头晕,下肢水肿,气短,等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症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检查心肌酶,心电图,血压,血糖等相关项目。根据检查的结果,应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对症治疗。时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