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其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处理:包括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心电监护、降低颅内压等。
2.调控血压:收缩压在180mmHg以上或舒张压在100mmHg以上时,需要进行降压治疗,一般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60mmHg左右。
3.控制血糖:血糖超过11.1mmol/L时,需要进行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8.3mmol/L左右。
4.控制脑水肿和颅内压: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等。
5.手术治疗:对于颅内压持续升高、脑疝形成或有脑疝先兆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等。
6.亚低温治疗:对于发病6小时内的患者,可进行亚低温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7.止血和抗凝治疗:对于因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止血和抗凝治疗,以预防再出血。
8.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适合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可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以清除血栓、开通血管。
9.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总之,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
-
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颅内出血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下是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 详细»
-
-
什么是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出血,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而引发的脑损伤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当脑血管发生破裂时,血液会在脑组织... 详细»
-
-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原则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原则包括紧急处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尽早进行治疗。1.紧急处理:对于急性期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需要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