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以下发病特点:
1.季节性: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气候寒冷、人们户外活动减少、气温波动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等有关。
2.年龄相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3.高血压相关性: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在此基础上血压突然升高可使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
4.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脑出血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无预感。
5.起病急骤:脑出血的发病非常迅速,多数患者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至高峰。
6.全脑症状: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和昏迷等。
7.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患者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不清、共济失调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出血性脑卒中的一些常见发病特点,具体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
-
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颅内出血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下是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 详细»
-
-
什么是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也叫脑出血,是一种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而引发的脑损伤疾病。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当脑血管发生破裂时,血液会在脑组织... 详细»
-
-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原则
出血性脑卒中治疗原则包括紧急处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支持治疗、手术治疗等,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尽早进行治疗。1.紧急处理:对于急性期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需要保...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