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临床营养科、健康管理中心陈超刚主任医师
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当太阳运行至黄经270°,我们将迎来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今年冬至将是128年来最早的冬至,上一次出现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发生在1896年。冬至在许多人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广东民间有“冬大过年” 的说法,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我们要吃什么?怎么吃更健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健康管理中心陈超刚主任医师为大家支招。
从古至今,冬至吃什么?
据《二十四节气集解》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后,气候将进入最寒冷的阶段。陈超刚主任医师表示,在古代,我国不同的地区会采取多种办法抵御寒冷,通过饮食来驱寒保暖是其中一种措施。
1.饺子。在北方地区,冬至吃饺子是一项富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吉祥如意。传说“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这天,用羊肉、驱寒药材和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驱寒娇耳汤”,分给百姓食用,此举演化成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并流传至今。饺子的样式丰满,滋味鲜嫩,吃饺子不仅是一种对美味的享受,而且多样化的馅料搭配,还有增强体质、抵御寒冷的健康益处。。
2.汤圆。在南方地区,冬至吃汤圆是一种广泛流行的传统习俗。汤圆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中间常常会包入芝麻、花生、红豆等各种甜馅或者咸的馅料,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汤圆以其圆润的外形,寓意着天圆地方、和谐完满,寄托着人们对家庭团圆、生活圆满的追求。
3.冬酿酒。在江南一带,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冬至腊月正做酒”。冬酿酒以糯米为原料,口感香醇、甘甜可口。在寒冷的冬日,一杯热腾腾的冬酿酒入口,仿佛有一股暖流缓缓渗透心田,驱散了寒意,促进了血液循环,还能开胃消食、增进食欲。
4.八宝粥。许多地方在冬至还有吃八宝粥的习俗,八宝粥食材丰富,通常包括山药、薏米、红枣、核桃、花生、糯米、桂圆、黑米等,因地域和口味不同,所选用食材也有不同。冬天气候干燥,八宝粥粗杂粮品种多,营养丰富,适量食用有利于滋养生津,健脾养胃。
5.羊肉。羊肉因其温热性质,也是冬至时节备受推崇的食物。羊肉热量高,富含铁元素,吃羊肉能益气补虚,增强御寒能力。
6.馄饨。有些地方的民间素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馄饨。馄饨的叫法各地不一,广东称之为“云吞”,四川称“抄手”,北方叫“馄饨”。
别让幸福成为“腹”担,冬至这样吃更健康
如今人们的身体状况、健康需求,尤其是冷暖状况与以前有许多差异,并不需要特别通过饮食来驱寒保暖。陈超刚主任医师提醒,患有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人群,冬至饮食需格外留意。
高血脂和肥胖者,在食用饺子、云吞和汤圆时,应尽量避免选择油脂高的馅,例如含有肥肉、五花肉的饺子、云吞以及花生、芝麻馅的汤圆。糖尿病患者则需远离米酒及由普通面粉制作的甜汤圆,以免血糖水平受到较大影响。处于痛风发作期的患者,需忌口含有肉类或鱼类的饺子、云吞等,以防病情加重。有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三高”症状的慢性病患者,选择带馅食品时务必注意其脂肪和糖分的含量,尽量选择低脂、低糖的选项。如果条件允许,自家动手制作以蔬菜、少油少盐的馅料将是更为健康的选择。
陈超刚主任医师表示,冬至饮食,均衡摄入是基础。最好能保证新鲜蔬果充足,每餐摄入200-250克蔬菜,每日食用1-2个水果,并适当增加粗杂粮食物的摄入。节日饮食往往油、盐、糖使用较多,口味较重,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摄入了较多的肉类和高油脂的食物,如果在节日期间不加节制、放纵饮食,甚至暴饮暴食,过高的能量和脂肪摄入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慢性病的症状,诱发新的疾病发生。冬至佳节,尽管美食诱人,但仍需保持理性,合理搭配饮食,以维护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专家简介:
陈超刚
临床营养科、健康管理中心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健康管理教职工党支部书记
专业特长:营养调理和治疗;糖尿病(包括妊娠高血糖)、超重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痛风)等营养治疗;食量减少或营养不良的营养补充;孕期和各类人群营养指导。
社会任职: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临床营养工作组专家;中国营养学会连续三届理事(第八、九和十届);中国营养学会社区营养与健康管理分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及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广东省营养学会党支部书记、副理事长兼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分会副主委、代谢与内分泌分会常委;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连续三届)、广东省卫健委等组建的食品安全和营养科普专家组委员;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公共营养师评审专家。
学术成就:主持国自然(面上)、广东省科技厅、中国营养学会基金等;发表论著8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26篇(Diabetes Care通讯一篇);参编或主编著作共20本;参与编写国家卫健委《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和《成人肥胖食养指南》;发表科普文章(含媒体采访)千余篇(次)。曾获:羊城好医生;中国营养学会营养科学传播十大之星、营养行业先进工作者、营养科技服务团“双百专家”;广东省营养学会全民营养周连续九届突出贡献个人等。
出诊安排:北院区(每周三下午)。
(通讯员:房诗婷、刘文琴、黄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