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医疗保健中心
皮试是一种用于检验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这种测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结核病以及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结核病的预防治疗。
在进行皮试前,医生会在患者的前臂内侧注射少量的PPD液体,它含有结核菌蛋白衍生物。接着,医生会要求患者在48-72小时后返回诊所进行结果的观察。在观察期间,患者需要注意观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或硬结的出现。如果有呈现直径10毫米以上的硬结,那就意味着该患者可能对结核菌具有感染性。在验证阳性结果之后,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其他检测,如胸部X光检查,以了解患者是否患有结核病。
这个测试的原理是,如果患者的免疫系统曾经接触过结核分枝杆菌,那么在接种PPD液体后,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种叫做超敏反应的特殊反应。这种反应导致注射部位周围组织的红肿和硬结。
皮试的过程相对简单和快速,不需要抽血或进行复杂的实验室作业。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皮试并不总是对结核病的感染具有100%的准确性。有时,皮试可能会产生假阳性结果,这就是在没有患病的情况下测试结果呈现阳性。因此,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是否有结核病的感染。
总的来说,皮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诊断和筛查结核病的潜在感染。虽然它并不是绝对准确的,但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结核病的感染,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