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理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妇产科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正常情况下,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当月经量少且呈褐色,伴有膜或渣状物时,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的:
- 生理因素:
- 月经初期或末期:在月经刚开始或即将结束时,子宫内膜脱落较少,经血在宫腔内停留时间较长,可能会氧化变色,呈现褐色,同时可能会有少量子宫内膜碎片排出,类似膜或渣状物。
- 受凉:经期受凉可能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在宫腔内停留时间延长,出现褐色经血和膜状物。
- 剧烈运动:经期进行剧烈运动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出现上述症状。
- 病理因素:
- 内分泌失调:如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能影响激素水平,导致月经异常。
- 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可能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现褐色经血和膜状物。
- 其他:如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也可能影响月经。
如果偶尔出现一次这种情况,且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的,可以先观察。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腹痛、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性激素六项、B 超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在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如果对月经异常情况有疑虑,建议咨询医生,以便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