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成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大肠内膜下垂,也称为结肠脱垂或直肠脱垂,是指大肠的内膜部分从正常的位置下移。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一些不适的症状,如排便困难、腹痛、腹胀等。以下是关于大肠内膜下垂的一些专业全面的解答:
1.定义:大肠内膜下垂是指大肠的黏膜层和肌层之间的结缔组织松弛,导致黏膜层下移。这通常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
2.病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缔组织的弹性会逐渐减少,增加了大肠内膜下垂的风险。
-生育史:多次分娩的女性可能更容易发生大肠内膜下垂。
-手术史:曾经进行过盆腔手术的女性也可能增加风险。
-其他因素:长期便秘、慢性咳嗽、重物搬运等都可能导致腹压增加,从而增加大肠内膜下垂的风险。
3.临床表现:
-排便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排便不畅,需要用力才能排出。
-腹痛和腹胀:由于大肠的部分下移,可能会对周围的器官产生压迫,导致腹痛和腹胀。
-肛门不适: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或灼热感。
4.诊断:医生通常会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某些辅助检查来诊断大肠内膜下垂。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结肠镜检查、X线钡剂灌肠等。
5.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大肠内膜下垂,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纤维摄入、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定期锻炼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轻泻药来帮助排便,或者使用益生菌来调节肠道菌群。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大肠内膜下垂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将下移的大肠部分重新放回原位,并修复相关的结缔组织。
6.预防: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定期体检等,都可以帮助预防大肠内膜下垂。
总之,大肠内膜下垂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如果有相关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
直肠内膜下垂已是四年了
直肠内膜下垂是一种常见的直肠疾病,主要发生在女性,特别是在产后女性中。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包括直肠脱垂、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直肠内膜下垂是指由于直肠壁的松弛和肌肉的松弛导致直肠壁向下脱垂,... 详细»
-
-
清大肠和清补大肠区别
清大肠和补大肠的区别主要在手法、功能、主治等方面。清大肠补大肠是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和清补大肠,三法通称为推大肠。具体分析如下:1.推拿手法:推拿位置均在食指挠侧缘指尖到虎口一条直线的部位。用右手拇指... 详细»
-
-
大肠息肉会导致大肠癌吗
大肠息肉可能会导致大肠癌。大多数大肠息肉在一开始是无症状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大肠息肉可能会演变为大肠癌。因此,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一种前体病变。大肠息肉是良性肿瘤,其中一小部分可经过一系列的遗传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