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梓琪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医疗保健中心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出现持续低烧的情况,一般指体温在37.3℃~38℃之间波动持续两周以上,不包括间断性发热。低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疾病都可能引起持续低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胆道感染、慢性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从而引起长期低烧。
2.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引起长期低烧。
3.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肺癌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身体的代谢率增加,从而引起长期低烧。
4.药物热:某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身体的过敏反应,从而导致长期低烧。
5.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身体的代谢率增加,从而引起长期低烧。
6.神经功能性低热:这种低热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体温波动范围可较大,患者伴有多汗、失眠、乏力、焦虑等症状。
如果出现长期低烧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就医之前,患者可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也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