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姜成钢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普通外科
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对于68岁的人群,如果检查出肠息肉,应及时就医。
一、病因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二、症状
大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便血:可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常为间歇性出血。
2.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3.腹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隐痛或胀痛。
4.其他:息肉较大时,可导致肠梗阻、肠套叠等并发症。
三、检查
1.结肠镜和活检:是诊断肠息肉的主要方法,可以直接观察息肉的形态、大小、位置,并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性质。
2.X线钡剂灌肠检查:可显示肠道轮廓、形态,但对较小的息肉可能漏诊。
3.CT仿真结肠镜:对于不能耐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可选择此项检查。
4.其他:如胶囊内镜、小肠镜等,可用于检查小肠息肉。
四、治疗
1.内镜下治疗:是治疗肠息肉的主要方法,包括电切、圈套、黏膜切除术等。
2.手术治疗:对于内镜下无法切除或息肉恶变者,需行手术治疗,如肠段切除术等。
五、预后
肠息肉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息肉的病理性质、大小、数量、治疗方法等。一般来说,炎性息肉和良性腺瘤性息肉预后较好,切除后复发率较低。但如果息肉发生恶变,预后则较差。
六、预防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肠息肉。
3.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以减少肠息肉的发生风险。
总之,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但也有恶变的可能。对于68岁的人群,如果检查出肠息肉,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对于预防肠息肉的发生也非常重要。
-
-
肠息肉多大
肠息肉是属于肠道内增生性或炎症性或肿瘤性的疾病,一般来说,具体的大小也不完全相同,如果是不超过一个厘米的肠息肉,排除炎性的息肉,可以先观察为主,但是原则上来说,肠息肉也还是有一定癌变的可能性,尤其是一... 详细»
-
-
肠息肉检查
肠息肉是我们身体内部肠粘膜表面突出的一种异常生长的组织,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是结肠和直肠息肉,小肠息肉比较少见,在临床上分为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肠息肉检查是一种确定肠粘膜有无息肉和息肉病变性质的... 详细»
-
-
肠息肉检查
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肠息肉可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定期进行肠息肉检查非常重要。肠息肉检查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首先是粪便潜血试验。是一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