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高血压性脑出血,也叫高血压性脑溢血,是指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壁发生病理性变化,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血管壁破裂,血液溢出,形成脑内血肿。其好发部位与高血压导致的小动脉病变的部位有关,具体如下:
-基底节区:最为常见,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70%。因为此处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出,在用力、激动等情况下,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该动脉破裂出血。
-脑叶:也较常见,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10%。因为此处的动脉末梢分支呈直角分出,且承受的压力较高,所以容易破裂出血。常见于额叶、顶叶、颞叶。
-脑桥: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10%。此处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小量出血即可引起严重后果。
-小脑:约占高血压性脑出血的10%。因小脑组织较疏松,所以出血量多时,可引起脑疝,甚至导致死亡。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