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脑白质脱髓鞘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也称为脱髓鞘性疾病,是指由于脱髓鞘发生异常导致神经传导受损的疾病。脑白质主要由神经元的轴突和胶质细胞组成,而脱髓鞘是包裹在轴突周围的一种脂质层,能够保护和加强神经冲动的传导。脱髓鞘的受损会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受阻,从而影响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脱髓鞘性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遗传性脱髓鞘性疾病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儿童、青少年型脱髓鞘性脑病以及克鲁伯病等。这些疾病大多数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会导致脱髓鞘的损坏和破坏,最终导致神经冲动传导受损。后天性脱髓鞘性疾病则可以由感染、中毒、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如感染引起的脑白质脱髓鞘、肿瘤或脑部损伤引起的脑白质脱髓鞘等。
脑白质脱髓鞘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运动障碍、感觉减退或异常、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等。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会逐渐加重。因此,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目前针对脑白质脱髓鞘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镇痛药等,可以帮助减轻神经炎症和神经损害。而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物理治疗、言语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脑白质脱髓鞘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且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因此,对于疑似患有脑白质脱髓鞘疾病的患者,应尽早就医并接受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