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脑脊液漏是指颅脑损伤或颅脑手术后,颅底的骨板和脑膜在鼻腔、耳道或开放伤口处发生破裂,使脑脊液自漏口流出。处理脑脊液漏需要根据漏口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脑脊液漏,如漏口较小、压力较低、无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主要措施包括:卧床休息,头部抬高30度,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保持外耳道和鼻腔清洁,避免填塞或冲洗,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一般经过4-6周左右,漏口可以自行愈合。
2.手术治疗:对于中重度的脑脊液漏,或保守治疗无效、出现颅内感染、颅内血肿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封闭漏口,重建颅底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根据漏口的位置和原因,手术方法有很多种,如经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开颅手术等。术后需要注意引流管的通畅和护理,避免伤口感染和裂开。
3.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脑脊液漏,如外伤性脑脊液漏合并颅脑火器伤、颅脑穿透伤等,需要根据伤情和伤口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处理。如对于颅脑火器伤或颅脑穿透伤合并有颅内异物或血肿的患者,需要先清除异物或血肿,再处理脑脊液漏;对于合并有颅内感染的患者,需要先控制感染,再处理脑脊液漏等。
总之,处理脑脊液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