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脑水肿是指脑内水分增加、导致脑容积增大的病理现象,是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脑水肿的起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血管源性脑水肿:为最常见的一种脑水肿,主要由于血脑屏障破坏引起。当脑外伤、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导致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时,血液中的液体和蛋白质成分会渗出到血管外,引起脑组织间质水肿。这种类型的脑水肿通常在损伤后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加重,可持续数天至数周。
2.细胞毒性脑水肿:由于脑细胞内钠离子、钙离子等电解质和水分异常积聚,导致脑细胞肿胀。这种类型的脑水肿常见于脑缺血、脑缺氧、脑中毒等情况,其发生机制与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功能异常等有关。细胞毒性脑水肿通常在损伤后数小时内出现,并在数天至数周内逐渐消退。
3.间质性脑水肿: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脑室内的脑脊液积聚,引起脑室周围白质水肿。这种类型的脑水肿常见于脑积水、颅内感染等疾病,其发生机制与脑脊液吸收和排出失衡有关。间质性脑水肿通常在疾病早期出现,并随着脑脊液积聚的加重而逐渐加重。
4.渗透压性脑水肿: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或脑内渗透压改变,导致水分进入脑组织引起脑水肿。这种类型的脑水肿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其发生机制与血脑屏障破坏或脑内渗透压改变有关。渗透压性脑水肿通常在疾病早期出现,并随着渗透压的改变而逐渐加重。
总之,脑水肿的起因复杂多样,不同类型的脑水肿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治疗脑水肿的关键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