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脑外间隙增宽是一种影像学表现,通常是在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时发现的。脑外间隙是指脑组织与颅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正常情况下宽度不超过5毫米。当脑外间隙增宽时,可能意味着存在一些异常情况,如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等。
颅内压增高是脑外间隙增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颅内压增高会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从而使脑外间隙内的液体积聚,引起脑外间隙增宽。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包括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脑膜炎等。
脑积水也是导致脑外间隙增宽的原因之一。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过多,导致脑室扩大,从而使脑外间隙增宽。脑积水的原因包括脑肿瘤、脑出血、脑梗死、脑膜炎等。
脑白质病变和脑萎缩也可能导致脑外间隙增宽。脑白质病变是指脑白质发生病变,如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等,可能导致脑外间隙增宽。脑萎缩是指脑组织体积缩小,可能导致脑外间隙增宽。
总之,脑外间隙增宽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