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潘琪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外科
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的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等合并症。脑瘫的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和受损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运动发育迟缓:脑瘫患儿常常会出现运动发育迟缓的情况,如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行走等动作比正常儿童明显延迟。
2.姿势异常:脑瘫患儿的姿势异常主要表现为肌肉张力异常和肌肉协调障碍,如头部后倾、上肢内收、下肢交叉等。
3.反射异常:脑瘫患儿的反射异常主要表现为原始反射延迟消失和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如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
4.智力障碍:部分脑瘫患儿会出现智力障碍,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
5.语言障碍: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差,如发音不清、语速缓慢等。
6.癫痫:脑瘫患儿中约有30%~40%会出现癫痫发作,表现为抽搐、意识丧失等。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的症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治疗干预,症状可能会有所改善或加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怀疑孩子患有脑瘫,应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
-
介绍脑性瘫痪
脑瘫是一种由非进展性脑损伤和从受孕开始到婴儿期的发育缺陷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脑瘫的危险因素主要发生在有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一种或多种因素。其中一些可能... 详细»
-
-
脑性瘫痪预后如何
脑性瘫痪是一种由于大脑发育异常或受损而导致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其预后因患者的年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干预等因素而异,大多数预后效果不好,要配合医生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性瘫痪患者的预后。... 详细»
-
-
脑性瘫痪的表现
脑性瘫痪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其表现形式可因个体差异和受累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下是脑性瘫痪的一些主要表现:1.运动障碍:脑性瘫痪患者常常表现出肌肉张力增高、肌张力不稳、肌张力过弱等情况,导致运动功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