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梗阻性黄疸是怎么回事

来源:医联媒体

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因为胆道阻塞导致的黄疸症状。人体中的胆汁是由肝脏产生并储存在胆囊中,用来帮助消化脂肪。当胆道受阻时,胆汁无法流经肝脏和胆囊,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导致黄疸的出现。

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阻塞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胰腺炎、胰腺肿瘤、胆道癌等。一些婴儿也可能因为先天性胆道畸形而导致梗阻性黄疸。此外,肝癌和胆管癌也可能导致梗阻性黄疸的发生。

梗阻性黄疸的表现主要是皮肤和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变深,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当患有梗阻性黄疸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发热和体重下降等症状。

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一般需要找到引起胆道阻塞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如果是胆管结石引起的胆道阻塞,可能需要进行胆管引流或手术取石。对于肿瘤引起的胆道阻塞,则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或放化疗等治疗方式。对于一些急性的病例,还可能需要进行紧急的胆道引流或解除胆道阻塞的手术。

总的来说,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症状,需要及时找到并治疗引起胆道阻塞的病因。患者在出现黄疸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避免因为长期梗阻性黄疸而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和危害。

医联媒体特约专家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