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洋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管外科
过敏性毛细血管出血,也被称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血管炎。它的主要特征是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痛和肾脏损害。以下是过敏性毛细血管出血的发病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一、发病原因
过敏性毛细血管出血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与感染、药物、食物过敏、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当人体对某些物质产生异常免疫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血管壁上,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形成皮肤紫癜。
二、症状
1.皮肤紫癜: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出现在下肢、臀部和上肢,呈对称性分布。紫癜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
2.胃肠道症状:约30%的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血便等。
3.关节痛:约20%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痛,主要累及膝、踝、肘等大关节,呈游走性、多发性。
4.肾脏损害:约30%~60%的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等。
三、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前的用药史、感染史、食物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观察皮肤紫癜的分布、大小、形态等,检查关节有无红肿、压痛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免疫球蛋白E等。
4.病理检查:取皮肤或肾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治疗
1.去除过敏原:如果能明确过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
2.抗过敏治疗:包括使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3.对症治疗:如关节痛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腹痛可使用解痉药等。
4.免疫抑制剂治疗:对于病情较重、反复发作的患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过敏性毛细血管出血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肾脏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果出现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