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康梦如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针灸科
外敷中药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敷在皮肤表面,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敷中药的方法:
1.膏药敷贴:将中药制成膏药,直接贴在患处。膏药通常具有粘性,可以固定在皮肤上,并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
2.湿敷:将中药浸泡在水中,制成湿敷剂,然后用纱布或毛巾浸湿后敷在患处。湿敷可以保持皮肤湿润,促进药物吸收。
3.散剂敷贴:将中药研成细末,直接撒在患处,然后用纱布或胶布固定。散剂敷贴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
4.泥膏敷贴:将中药与适量的泥土或其他基质混合,制成泥膏状,然后敷在患处。泥膏敷贴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
5.熏洗:将中药煮沸后,用热气熏患处,或用煮好的药水浸泡患处。熏洗可以通过热气和药物的作用,缓解疼痛和炎症。
在进行外敷中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清洁皮肤:在敷药前,应先清洁患处皮肤,以去除污垢和油脂,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
2.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外敷。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
3.注意药物的浓度和剂量:外敷中药的浓度和剂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避免使用过量或过浓的药物。
4.注意敷药时间:外敷中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而定,一般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
5.观察皮肤反应:在敷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皮肤的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敷药,并咨询医生的意见。
6.注意药物的保存:外敷中药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或变质。
需要注意的是,外敷中药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或症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口服药物、针灸、推拿等。在使用外敷中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用药。
-
-
外敷中药用纱布怎么敷
外敷中药用纱布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敷在皮肤表面,让药物渗透到皮肤深层来治疗疾病,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好所需材料:要准备好需要用到的中药材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料。然后... 详细»
-
-
中药外敷敷多久拿下来
中药外敷一般1-6小时拿下来。中药外敷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将草药煮熬后外敷在患处,达到温经活络、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等治疗目的。根据中医药理论,“热性”疾病或患处需要透热散寒的病... 详细»
-
-
芒硝外敷湿敷还是干敷
芒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既可以用于湿敷,也可以用于干敷。湿敷可以帮助芒硝更好地渗透到皮肤内部,加速药效的发挥,因为芒硝分子小,溶解后可以更容易被皮肤吸收。湿敷还能够起到温热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 详细»
-
-
芒硝外敷湿敷还是干敷
芒硝一种分布很广泛的硫酸盐矿物,是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形成的结晶体。又名硫酸钠。所以芒硝外敷一般是用来湿敷,而不是干敷。具体方法为先根据患处的面积大小,来取适量的芒硝,要求能够敷满患处,厚度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