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海洋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管外科
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常见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可分为营养期和缺血期两个阶段。
在营养期,病变部位血管壁充血水肿、混浊,肿胀,皮肤变红、发热、疼痛明显,肌腱和筋膜的扪诊常有明沿静脉走向的压痛点。温度升高0.5~1℃,继而降低,但不应低于平时的基础体温。浅静脉炎伴有局部的静脉浅筋膜肿胀,实型无明显的肿胀,无压痛,仅有表浅或浅深筋膜的触痛。
缺血期的特点为患处局部增厚、硬结与纤维化,皮下组织瘢痕或溃烂,血管变短变细,物质代谢和水肿减少。表现为患部肿胀减轻,皮肤出现发绀,可有轻微的压痛,皮肤温度略降,呼吸数、脉搏数、体温较平时的基础体温有轻度增加或减低。患肢的活动度减低,局部触痛减轻,肠鸣音减低。
总的来说,血栓性静脉炎的分级标准主要是为了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和家属也应了解这些标准,以便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呵护患者。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密切的护理,患者可以更快地康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