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内胆管结石是指胆囊内的胆石进入胆管造成的一种疾病。它会导致胆管阻塞、胆汁淤积和胆管炎等并发症,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引起胆管炎性肝炎和胰腺炎。
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诊,一般通过超声波检查、CT检查、MRI和ERCP等医学检查来确认。治疗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药物治疗:使用利胆药物、消炎药物等药物来消除炎症、软化结石、促进结石排出。
2.内镜治疗:通过内窥镜技术可以在胆管内直接去除结石,常用的方法有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下胆管括约肌切开术等。
3.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来切除结石。
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饮食调理: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高嘌呤等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品。
2.积极治疗胆囊疾病:及时治疗胆囊炎症,防止胆囊疾病演化成为胰腺疾病。
3.合理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酗酒、过度节食、夜间进食等不良习惯。
总的来说,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症治疗和预防是关键,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降低发病风险。如果病情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