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梦如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针灸科
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脾阳气虚衰,无法保持正常的消化功能和水液代谢,从而导致腹泻、泄泻等症状的发生。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是消化吸收、运化水液的主要器官,同时也是血液生成的重要器官。而阳气则是指人体内的阳性能量,具有温煦、促进功能的作用。当脾阳气虚衰,消化功能受损,水液代谢失调,就会出现泄泻症状。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呈稀溏或水样,伴有里急后重、腹胀等症状。脾阳虚泻则是指泄泻症状与脾阳气虚相关。临床上,脾阳虚泄泻常见于脾虚湿困、大肠湿热、肠道寒凝等病理情况。
总之,脾阳虚泄泻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生活中应该注意保持身体的阳气,通过饮食调理和中药治疗来调理脾阳,预防和治疗脾阳虚泄泻的发生。
-
脾阳虚与肾阳虚
脾阳虚与肾阳虚都属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失衡病证,是指脾脏与肾脏功能减退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表现。脾阳虚和肾阳虚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但其病机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首先,脾阳虚是指脾阳失于温煦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 详细»
-
肾阳虚导致脾阳虚
肾阳虚导致脾阳虚,主要是由于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脾阳根于肾阳。当肾阳虚衰时,不能温煦脾阳,导致脾阳不足,从而出现一系列脾阳虚的症状。脾阳虚的主要症状包括:1.脾胃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痛、大便溏泄等... 详细»
-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是指脾脏和肾脏的阳气不足,阳气是人体的生命活力的象征,如果阳气不足,会导致机体失去温暖和活力,出现乏力、怕冷、腹泻、尿频等症状。脾肾阳虚与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失调有关的。在中医理论中,健康状态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