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内分泌科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人体无法合成维生素C,必须通过饮食摄入。正常情况下,维生素C在体内被代谢和利用,多余的维生素C会随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尿液中出现维生素C,通常是由于饮食中摄入了大量的维生素C或服用了维生素C补充剂。一般来说,饮食中维生素C的摄入量达到2000毫克/天以上,就可能导致尿中维生素C含量升高。此外,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片、维生素C泡腾片等也可能导致尿中维生素C含量升高。
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升高本身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它可能会影响一些实验室检测结果。例如,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它可以使某些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如尿液潜血试验、胆红素测定、葡萄糖测定等。因此,如果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升高,建议在进行相关检测前告知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以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总之,尿里有维生素C通常是由于饮食或药物摄入过多导致的,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可能会影响某些实验室检测结果。如果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