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内分泌科
垂体性尿崩症是一种由于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不足而导致的罕见疾病。一般可以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改善。
1.饮食调整:患者应该避免摄入过多的水分和盐分,以防止身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2.药物治疗: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如去氨加压素。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增加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的药物,如氯噻酮、氢氯噻嗪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少尿量,改善病人的症状。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主要是通过切除垂体瘤来恢复垂体的正常功能,从而改善尿崩症的症状。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
-
颅脑损伤为什么会引起尿崩症
李敏 主任医师
-
-
干燥综合征是尿崩症吗
黄闰月 主任医师
-
-
肾病综合征容易得尿崩症吗
徐安平 主任医师
-
-
尿崩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有关...
邓春颖 主任医师
-
-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原因
刘庆 主任医师
-
-
尿崩症晚期症状
尿崩症晚期是指病情加重,症状更为严重的阶段,有尿量增多、口渴、夜间尿频、体重减轻、肌肉痉挛等。1.尿量增多:患者出现频繁、大量的尿量增多,晚上也无法免疫,严重的患者一晚上可能要排尿数十次。这是尿崩症晚... 详细»
-
-
尿崩症的症状
尿崩症是一种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肾脏对ADH反应不良而导致的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尿:患者会出现尿量增加的情况,白天和晚上都会频繁排尿,频率可能超过正常人的范围。有些患者夜间的尿... 详细»
-
-
尿崩症的护理
尿崩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使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作用发生障碍,肾脏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的低渗透、低比重尿液,并伴有烦渴多饮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障碍或者循环中抗利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