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志强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肝胆胰外科
肝胆管结石是指肝内胆管系统产生结石,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结石阻塞胆管会引起胆汁淤滞,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而发生胆管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
一、病因:
-胆道感染:细菌感染可导致胆汁成分改变,促进结石形成。
-胆道寄生虫:蛔虫、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引起肝胆管结石。
-胆汁淤积:胆汁排泄不畅,胆汁中的胆固醇、胆红素等成分容易沉积形成结石。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增加肝胆管结石的发病风险。
-其他:年龄增长、肥胖、糖尿病等因素也与肝胆管结石的发生有关。
二、症状:
-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部疼痛,可放射至背部或肩部。
-寒战高热:胆管炎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
-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
-其他: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也可能出现。
三、诊断:
-影像学检查: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检查可帮助诊断肝胆管结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等可了解患者的炎症情况和肝功能。
四、治疗:
-药物治疗:用于缓解症状、控制感染。
-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胆管切开取石、胆肠吻合术等。
-其他治疗:内镜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等也可用于治疗肝胆管结石。
五、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蛔虫等寄生虫。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胆道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出现疑似肝胆管结石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